【澄园书院】澄典讲堂:郭宏之副校长谈读书、文学和生活

发布者:学务委员会发布时间:2017-03-15浏览次数:45

 

    3月13日下午3时20分,由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主办、澄典读书会承办的“读书·文学·生活”讲座,系澄典书屋启动仪式暨澄典讲堂第一讲在澄典书屋二楼举行,邀请了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宏之老师作为主讲人,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广大爱好文学的同学们畅谈读书、文学和生活。

中国人的诗书传统

    首先郭老师定义《史记》为一部文史哲一体的著作,《报任少卿书》中司马迁所陈的撰书宏愿正是他的人生追求,而每一段“太史公曰”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无独有偶,《老子》和《孔子》也都是兼具文学性和哲理性的教化之作。郭老师提出了中国是诗教之国的观点,从《诗经》开始,“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也就有了教化的作用,以杜甫为例,他诗作中的家国情怀就极富感染力,至今为人所传颂追思。同时,中国也有着通才传统,所谓德才兼备、文武双全,辛弃疾、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都是坐可朝堂献策,起可杀敌报国,文采斐然流传后世的风流人物。

文学的起源与兴衰

    讲到文学,郭老师告诉同学们,没有文本时就有了文学,像《荷马史诗》在诞生时就是说唱,但有了文本也不等于文学,如甲骨文是文字,但其主要功能在于占卜,先有了文学作品才有了文学,文学是对文学作品的再整合、研究和升华。“文学”在公元438年南朝宋文帝在南京的太学设立“文学科”时正式提出,萧统的《昭明文选》也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之后文学在唐宋时兴盛,词赋与策论等同时作为科举的考试科目,成为学子入仕的必修学问。而在宋之后,元朝一度取消考试,明朝后八股取士愈加腐朽,文人将才情寄予民间,创作了大量的元曲、戏剧和小说。

文学与生活

    文学也不仅仅是阳春白雪,郭老师娓娓道来了文学与生活的交融。文学丰富了生活,读书论道使人情趣高雅,景致入文别有一番诗意;文学创造了生活,正如我们南审校区的建设,处处诗情画意、鸟语花香;文学支撑了生活,现如今文学职业化方兴未艾,在座文学专业的学生们将来很大一部分人就会以文学为业。郭老师也提出了生活哺育文学的愿景,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来源于生活,并不只有文学专业的人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只有生活才是创作永远的老师。

    讲座最后,同学们也向郭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郭老师亲切认真地给予了解答,同学们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与郭老师道别。

本次由郭副校长主讲的澄典讲堂第一讲“读书·文学·生活”,为澄园书院澄典书屋启动划下了圆满句号。澄典书屋,作为澄园书院精心为学生打造的一个极具艺术和人文氛围的阅读场所,是积极响应学校开展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相信有了学校的支持,有了导师的协助,澄园书院将更好地发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作用!也欢迎全校爱读书有情怀的同学们来澄典书屋,阅读分享,以书为乐!

/范晓瑜、澄典读书会

/新宣